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泗风筝的传承应是一个活性的传承。为响应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弘扬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西南交通大学第四期sctp项目“何处纸鸢争风起,梦回王泗舞蝶行”四川王泗风筝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团队于2022年11月3日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j4204举行四川王泗风筝制作体验课。
课程开始,主持人许慧敏先行讲授王泗风筝的由来、特色、手工技巧以及“王泗风筝”非遗传承人刘永旭先生对传统风筝手工艺进行的突破,使同学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中的工匠智慧。王泗风筝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2008年12月,王泗风筝节和王泗陈氏风筝制作技艺同时被纳入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泗风筝的发展寄托着川西劳动人民本真的情感及华夏儿女对朴实文化的追求。王泗风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手工工艺制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沉淀,彰显着其独特魅力,归因于其独特的民俗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接下来由陈沅讲授风筝的制作步骤、制作要点以及技巧,带领同学一步一步完成风筝的制作。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制作环节。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工作人员沟通,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风筝制作的细节,表现出对传统手工艺风筝制作的浓厚兴趣。


风筝制作完成后,大家拍摄了合影,看着大家举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合照和脸上洋溢的笑容,小组成员为能将传统手工艺制作带进校园感到十分高兴。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积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自己内心的喜悦分享出来。

同学们动手动脑、会心会意,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对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回忆。
项目团队通过举办四川王泗风筝制作体验课,在推广四川王泗风筝的过程中,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同学们的审美教育,增强积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将王泗风筝带出小镇,让更多同学关注到传统风筝精美的制作工艺,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创造、在实践中成长,让校园蓝天也飞扬起承载梦想的风筝。